撤資是什麼?

撤資(divestment)的概念指的是將資金從原本運用的地方抽離。這道理可運用在許多事務上,可大可小。小至父母不提供小孩買玩具,大至企業在投資上做改變,將資金撤出原計畫的工廠等等。撤資是一種對行動與計劃的改變,在資本主義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撤資用於社會運動

撤資在社會運動中是一種行動工具,源起於60年代的南非。當時,為了向政權抗議種族隔離不公,倡議組織進行了撤資相關宣導,導使當地與美國的許多企業等紛紛減少對南非的投資,以此來抗議種族隔離政策。撤資行動也包含學校與其他機構,以減少金融聯繫給南非政權帶來壓力。撤資行動在80年代成功瓦解種族隔離政策,南非人得以平權相待。

 

撤資與氣候變遷

國際性的氣候變遷議題是個棘手的問題,而問題來源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國際上有許多對抗化石燃料的方式,撤資就是其中一種方案。目的為減少對化石燃料的投資進而減少其開發,以金融行動來降低碳排,這樣的撤資行動在過去曾阻擋高排碳產業的發展。

時至今日,許多國家都提倡利用撤資的力量,來減少化石燃料產業的負面衝擊,而這些行動也成功地的阻擋大量碳排產業的開發,減緩氣候變遷,像是在澳洲大堡礁的煤礦港口開發等等。這樣的撤資模式也是有大有小,小至個人的投資,大至基金會、學校、城市等單位來與化石燃料產業切割,不做任何的金融與學術合作,目的都是為了減少新開發案。

 

台灣行動

可惜的是,撤資的行動與知識在台灣還沒有發芽。此計畫便想要把相關的概念與行動帶到台灣,跟上國際趨勢,運用更多方式來幫助台灣減碳與達到能源轉型。導入撤資的概念後,會邀大家一同加入個人銀行撤資的行動,避開有投資化石燃料產業的銀行,進而支持投資再生能源產業的綠色銀行。

我們常常聽到人自備環保筷或是騎單車通勤,這些個人行動都有著極大影響力,而撤資其實也是個人行動之一,從我們使用的銀行下手,從選擇綠色銀行開始,支持沒有投資化石燃料產業的銀行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