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銀行裡的存款,可能正在默默支持化石燃料產業

你銀行裡的存款,可能正在默默支持化石燃料產業
民眾聚集於亞洲發展銀行會議外,要求撤資 | 圖片來源:350.or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大多不知道自己存的錢、繳的保費,跑到哪去為銀行、保險公司生財,如果那些錢跑到了如石化產業、菸草、軍火等「不好的地方」,是不是間接的助長了社會問題、阻饒社會發展。

文:350台灣

從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到2015年的巴黎協議,全球各國都在試圖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目標將本世紀的升溫控制在2度C之內,又或是IPCC新報告中指出1.5度C目標。氣候變遷也深深的影響台灣,不論是颱風、乾旱、水災等氣候問題,或是蟲害、漁獲等經濟問題,又或是傳統發電模式造成的空汙問題,都是讓人民越來越有感的議題。這樣的狀況需要減碳來面對,國內外大量的碳排放都來自於能源的使用,也就是化石燃料(石油、煤礦、天然氣) 的燃燒。如果想要達到1.5度的目標,全球就必須來場能源轉型,從大量倚賴化石燃料轉為使用再生能源。

但問題來了,要如何停止化石燃料的發展與使用,同時發展更多再生能源?其中一個方式便是減少他們的資金、影響他們投資開發的能力,稱為「撤資」。

簡單來說,就是把資金從本來(想)投注的地方抽離。像是父母不希望小孩拿零用錢買糖吃,把零用錢收回來,這就是撤資。從金融的角度來說,把資金投出並希望有所回報叫做「投資」,那麼「撤資」就是完全相反,將其資金撤出,資金的形式可以是金錢、股票、證劵等。

撤資運用資本市場的方式向化石燃料產業提出抗議,同時將資金轉移到真正對社會、對環境正向發展的事物上,像是再生能源、教育、健保等。除了金融面的影響外,這樣的撤資行動也是讓那些化石燃料產業知道他們不是我們支持的對象,指名化石燃料產業為有害產業,必須被淘汰。

從美國銀行到李奧納多,都在「撤資」的行列中

有些人可能以為,只要把錢放在銀行,那些現金都是在金庫,等著你需要時才會被使用。但其實你存的錢不會乖乖地坐在金庫等你,它們都會被用來做不同的金融運用,這是銀行等金融單位的商業模式,像是投資、放貸等,銀行便是從中收取利息來獲利,這樣的商業模式也是被保險產業採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大多不會知道自己存的錢、繳的保費,跑到哪去為銀行和保險公司生財了? 那如果那些錢跑到了「不好的地方」,是不是間接的助長了社會問題、阻饒社會發展?這邊說的「不好的地方」指的是對社會有害的產業,像是菸草、軍火等,又或是加劇氣候變遷問題的化石燃料產業(石油、煤礦、天然氣)。如果有更多資金進入這些產業,對社會發展可是非常不利,尤其是關乎大家未來的氣候變遷議題,不該也不能再有更多化石燃料產業的開發,這也是撤資行動開始的原因。

撤資行動可以被不同單位採用,從個人、學術單位、非營利組織、企業、官方單位等都可以將所擁有的資金移動,撤離加速氣候變遷、使環境惡化的化石燃料產業。基本上只要是有資金的個人或單位都可執行撤資的行動,確保存款、投資、融資等金融行為不跟化石燃料產業掛勾,讓他們沒錢繼續排碳下去。

a1
截至今日的全球撤資金額與單位分布。圖片來源:Fossil Free Divestment Commitment

目前全球已有近60,000的個體戶、900多個機構,一共撤資7.17兆美元。以下分享幾個成功案例:

  • 李奧納多(2015)

早在氣候變遷紀錄片「洪水來臨前」上映前,影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便以個人名義加上其基金會撤資。

  • 美國聯合銀行Amalgamated (2016)

Amalgamated是全美第一家撤資的銀行,決定將其40億美元的商用資產撤離化石燃料產業,認為能源轉型是重要且迫切的事。

  • 柏林市(2017)

德國柏林在2016年中時議會便投票表示支持撤資,2017年開始執行。這樣的決定與該市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相符,將會把原本可利用於化石燃料的7億5000萬歐元撤離。

  • 愛爾蘭(2018)

2018年撤資大事件,愛爾蘭成為全球第一個撤資的國家。80億歐元的國家主權基金將不再投資化石燃料產業。這等於是納稅人的錢不會在支持加劇氣候變遷的產業。

你賺的錢,可能被銀行投資在對你有害的產業

回到台灣,2016年創立的350台灣,主要目的為將撤資議題帶入台灣。組織從2016至今舉辦過各式活動,希望用不同方式讓大眾連結金融與氣候變遷的關係,進而採取行動。在過去,350台灣曾做過研究了解中央政府的化石燃料補貼,並用連署呼嘯政府應公開化石燃料補貼現況,再採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運用人民的稅金,而不是補助造成空汙的化石燃料產業。這樣的訴求也被推進到立法院與相關委員溝通,讓議題能夠被重視。

組織也在2018年做了相關研究,了解台灣金融單位於國內外投資化石燃料的狀況,宣導金融業應是投資未來而不是投資汙染與問題。就台灣來說,台電為最大的國內化石燃料開發商,而透過德國環境與人權組織Urgewald的報告發現,在2014至2017年間有24家金融單位投資台電,其中前5大為:中華開發金融控股公司(約13億3900萬美金)、美國資本集團(約10億400萬美金)、元富證券(約5億3700萬美金)、永豐金控(約5億3000萬美金)、元大金控(約4億9100萬美金)一共在2014至2017年間投資台電約38億9800萬美金(約1200億台幣)。至於對外的化石燃料投資,台灣金融單位也是遍及各地,包括中國、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韓、南非、德國、美國、加拿大等。

2014-2017年間投資化石燃料產業前10名的在台金融單位:

名次

單位名稱

投資金額(新台幣)

1

中華開發金控

404億

2

美商資本集團

303億

3

永豐金控

177億

4

元大金控

173億

5

元富證卷

162億

6

合庫金控

154億

7

兆豐金控

121億

8

日盛金控

95億

9

富邦金控

76億

10

國泰金控

72億

上述大多的金融單位每年都產出各式的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當中敘述公司如何為環境盡一份心力,但是這份資料顯示的卻是完全相反。公司對於資金的利用、投資,並沒有真正考量到氣候變遷的風險,還是繼續大量投資於化石燃料產業,在本地外地造成碳排與空汙。甚至是已加入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的玉山銀行、國泰銀行與富邦銀行,還是繼續造成氣候風險。